计算机网络:网络边缘
网络边缘
网络结构
- 网络边缘(edge):主机、应用程序
- 网络核心(core):互连的路由器
- 接入网、物理媒体(access):有线/无线通信链路
应用进程之间的通讯模式
-
客户端/服务器模式(C/S)
-
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,服务器响应
-
问题:可扩展性与可靠性的问题
-
-
对等模式(peer-to-peer)
- 很少(或没有)专门的服务器
- 客户端既是服务的请求方,也可以是服务的提供方
基础设施提供服务的方式
-
面向连接服务
-
握手(在数据连接之前做好准备)
-
TCP-传输控制协议(工作在传输层,Internet上面向连接的服务)
面向连接、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;
适用应用:要求可靠性的应用,如HTTP(Web)、FTP(文件传送)、Telnet(远程登录)、SMTP(email)
-
注意:仅是端系统维系通信的状态,而core中的节点不负责。若整条路径上面所有的节点都需要维系通信状态,则为
有连接
-
-
无连接服务
-
UDP-用户数据报协议
无连接、无流量控制、无拥塞控制,不可靠
适用应用:要求实时性的或是事务查询,如流媒体、远程会议、DNS、Internet电话
-
网络核心:路由器的网状网络
数据怎样进行传输?
-
电路交换(circuit switch)
为每个呼叫预留一条专有电路,如电话网。
-
分组交换
- 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(分组)
- 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器(hop),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到目标端
- 每段: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(带宽)
电路交换
端到端的资源被分配给从源端到目标端的呼叫(call),为呼叫预留资源。
- 链路带宽、交换能力
- 专用资源,保证性能
- 要求建立呼叫连接
- 但是资源共享方面的能力较差
- 相邻交换节点之间的链路又可以分为线路(pieces),每个呼叫会采用其中空闲的线路。采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片呢?
- 频分FDM
- 时分TDM
- 波分WDM:光纤通信
- 码分CDM
- 独享资源,每个呼叫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保证性能
- 如果呼叫没有数据发送,被分配的资源就会被浪费(no sharing)
- 通常被传统电话网络采用
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
- 连接建立时间长
-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具有突发性,如果使用线路交换,则浪费的片比较多
- 即使这个呼叫没有数据传递,其占据的片也不能被别的呼叫使用
- 可靠性不高
- 交换机需要维系很多对主机之间的通信关系,一旦宕机,影响的通信范围会非常广
分组交换
- 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再分片,整条链路一起作用
- 主机之间的通信数据分为一个个packet
- 每个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
-
以分组为单位,存储-转发
-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为一个个片/线路,传输时使用所有带宽
- 主机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分组
-
资源共享、按需使用
-
存储-转发:分组每次移动一跳
转发之前,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,还需要一个存储时间
延迟比电路交换大,另外还有排队时间
换取了共享性
-
排队延迟和丢失
如果到达速率>链路的输出速率:
分组将会排队,等待传输;
如果路由器缓存已满,分组将会被抛弃。
-
统计多路复用(特殊的时分):时分复用链路资源,但没有固定的使用模式
-
-
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,其资源共享性更好
分类:按网络层有无连接
- 数据报网络(不建立连接,不维护通信状态,像寄信)
-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(每个分组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,独立传送)
- 在不同阶段,路由可以改变(路由表在变)
- 类似问路
- Internet
- 虚电路网络(建立网络层连接,保持通信状态,像打电话)
- 每个分组都带标签(携带虚电路号)
结论
- 分组交换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的传输
- 资源共享
- 简单、不必建立呼叫
- 过度使用分组交换会造成网络拥塞(分组延时和丢失)
- 对可靠的数据传输需要协议约束(拥塞控制)
- 分组交换怎样提供类似电路交换的服务?
- 保证音频/视频应用需要的带宽
网路核心分类
通信网络
- 电路交换网络
- 频分
- 时分
- 波分
- 分组交换网络
- 数据报网络
- 虚电路网络
关键功能
路由
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标的路径(路由算法,路由表)
转发
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
接入网和物理媒体
1 | Q:怎么把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连接?如住宅接入网络、单位接入网络、无线接入网络(无线局域、无线广域) |
注意
- 接入网络的带宽?
- 是共享还是专用呢?
住宅接入:modem(调制解调器)
-
将上网数据调制加载到音频信号上,电话线上传输,在局端将其中数据解调出来。
可以通过调幅/调频/调相位/综合调制等方式,约定一定的信号代表0/1。
当然,采用这种方式时,上网和打电话就不能同时进行了。
接入网:digital subscriber line(DSL)
-
仍然采用现有的电话线
- 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输到互联网
- 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输到电话网
-
仍然采用调制解调的方式
- 0KHz~4KHz用于语音通信
- 4KHz以上,用于上行、下行数据(下行的带宽更大)
这种方式可以同时进行上网和打电话。
接入网:线缆网络(有线电视公司提供)
-
有线电视信号线缆双向改造(之前是单向的,由有线电视向所有用户广播数据)
-
FDM:在不同频段传输不同信道的数据(数字电视/上网数据)
这种情况下,网络的带宽是共享的。
-
HFC:hybrid fiber coax
- 非对称,最高30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,2Mbps的上行传输速率
-
线缆和光纤网络将家庭用户接入到
ISP
路由器ISP:互联网服务提供商,在这里由有线电视公司提供
-
各用户共享到线缆头端的接入网络
- 与DSL不同,DSL每个用户一个专用线路到CO(cnetral office)
-
带宽的划分:数字广播、上行、下行、控制(传输信令)
接入网:家庭网络
家庭网络通常通过调制解调器(猫)连接到各种运营商的网络。家庭网络设备通常是复合设备,集成了多个功能,包括访问点(AP)、路由器和交换机。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进行:
- 有线传输:通过网线连接到调制解调器(猫)的端口,实现网络数据传输。
- 无线传输:通过无线局域网(WLAN)标准来进行数据传输。无线传输依赖于路由器和访问点(AP)来管理和扩展无线信号,并通过互联网协议(IP)连接到互联网。
整体来看,家庭网络通过调制解调器(猫)与运营商的网络连接,通过路由器、访问点、交换机等设备实现有线和无线的数据传输。
企业接入网络(Ethernet)
企业接入网络通常基于以太网(Ethernet),通过交换机实现网络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。以下是企业接入网络的典型结构:
- 交换机级联:企业网络中的交换机通常会级联连接。交换机负责管理和转发网络流量,并将数据包传递到正确的目的设备。级联的交换机形成一个多层交换架构,以支持更大的网络规模和更复杂的网络拓扑。
- 无线接入:无线设备(如无线接入点(AP)和无线路由器)通过无线局域网(WLAN)连接到交换机。无线路由器可以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,以提供无线网络覆盖。无线接入点(AP)则用于扩展无线网络的范围,并连接到交换机以集成有线和无线网络流量。
-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集成:交换机连接到企业的核心路由器,该路由器负责将数据流量路由到互联网。核心路由器可以管理多种网络流量,并将内部网络流量与外部互联网进行分离和转发。
- 最终互联网连接:通过企业的核心路由器,网络流量被送往互联网。路由器通过网络运营商的链路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(ISP),实现对外的网络通信。
无线接入网络
无线接入网络使得各种无线端系统(如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等)能够连接到网络。无线接入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:
通过基站或者叫接入点
无线接入点(AP):无线端系统通过无线接入点(也称为基站)连接到网络。接入点通常是无线路由器或专用的无线接入设备,它们负责提供无线局域网(WLAN)的覆盖,并管理无线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。
-
无线LANs: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连接到网络。允许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无线连接,通常用于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环境中。无线接入点与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,确保数据能够从无线设备传输到有线网络和互联网。
-
广域无线接入:广域无线接入指的是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的远程网络连接,覆盖范围广泛。
蜂窝网络(如4G/5G):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无线接入,适用于移动设备和远程区域。
卫星通信:通过卫星提供广域的无线接入,适用于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的地区。
无线电频率(RF):使用无线电波进行广域无线接入,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,如农村网络覆盖。
物理媒体
第0层
-
Bit:在传输-接受对间传播
-
物理链路:在每个传输-接收对之间,跨越一种物理媒体
-
导引型媒体
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:同轴电缆、光纤、双绞线
-
非导引型媒体
信号自由传播:如无线电
-
双绞线(TP)
两根绝缘铜线,显然是导引型媒体
- 5类:100Mbps Ethernet Gbps 以太网
- 6类:10Gbps
同轴电缆
- 两根同心的铜导线
- 双向
- 基带电缆
- 电缆上为单个信道
- Ethernet
- 宽带电缆
- 电缆上为多个信道
- HFC
光缆
-
光脉冲,每个脉冲表示一个bit,在玻璃纤维中传输
-
高速
- 点到点的高速传输(如10Gbps-100Gbps传输速率)
-
低误码率
两个中继器之间可以有很长的距离,不受电磁噪声的干扰
-
安全
-
分类
- 单模光纤
- 仅允许单一的光模式(光波沿直线传播),因此没有模式间干扰。可以实现极长距离的传输,适用于长距离通信(如城际、跨洋通信)。
- 多模光纤
- 允许多个模式的光波同时传播,因此会产生模式间干扰(不同模式的光信号传播速度不同,导致信号失真)。传输距离相对较短,通常用于几百米以内的局域网连接。
无线链路
-
开放空间传输电磁波,携带需要传输的数据
-
无需物理“线缆”
-
双向
数据在发送和接收端之间可以双向传输,支持实时通信和信息交换。
-
传播环境效应
- 反射: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,可能导致信号绕射或多路径效应,影响信号质量。
- 吸收:电磁波在穿过某些材料时会被部分吸收,导致信号衰减,尤其是水、墙壁等材料会显著影响信号强度。
- 干扰:来自其他信号源的干扰(如其他无线设备、电磁设备等)可能会影响信号的准确传输,导致数据丢失或信号衰减。
-
类型
- 地面微波
- LAN(如WiFi)
- 广域网wide area(如蜂窝)
- 卫星
- 同步静止卫星: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,与地球自转同步,适用于广域覆盖,但传输延迟较大。
- 低轨卫星: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卫星,延迟较低,覆盖范围较小,通常需要多个卫星组成网络以实现连续覆盖(如Starlink)。